泰雅的驕傲,口簧琴記憶的傳承~鄭保雄老師
【WEnews公民記者 Miyagi/台中報導】
看過賽德克巴萊,應該都有印象,電影中族人一邊跳舞,嘴上好像都咬著一支竹子,還綁著一條細繩在彈奏,那,就是『口簧琴』。
雖說口簧琴乍聽像是樂器名稱,但是,原本的作用,竟然是像摩斯密碼一般的訊息傳遞功能,這真的讓我嚇了一跳,但是後續在鄭老師的表演之後,我便明白是如何作用的了,難怪這麼重要的東西,老師說這是他們隨身攜帶的工具之一。
而口簧琴的技藝以及文獻,當初日據時代,被日本人強烈的禁止之下,只能靠耆老的口中,透露出一些蛛絲馬跡,所以,鄭老師當初要找回兒時的印象進而發揚口簧琴,也著實費了一番功夫去考證追蹤。
要做一支口簧琴,光從材料選擇開始,就不容易,一定要選野生桂竹,那韌度才能夠支撐持續的拉扯,還有那清脆響亮的聲響。
選好竹材之後,經歷切割、打磨、刨刀調音、打洞穿繩測音,再細部微調跟最後美化的烙痕,才能呈現我們所看到的成品。
看似簡單的過程,都是經過鄭老師一步一步測試、修正之後,才漸漸有一個製作的標準流程出來,也才能有口簧琴的雛型。畢竟,口簧琴沒有文獻的紀錄保存下來,所有的資訊都是口耳相傳,鄭老師去找耆老們問出來,所以現在部落裡面的年輕人,根本也沒有人會實做,在學習上手的時間也比較慢,所以鄭老師就把傳統的口簧琴做了一個改良,衍生出一個音箱的部分,另一頭,也不用繩子去拉扯,而是改用手直接撥弄竹片來產生共鳴,簡化了口簧琴吹奏的方式,讓初學者更容易上手。
鄭老師另外提到,為了避免這傳統的技藝流失,現在他致力於教學與推廣活動,只要能給他機會展現這技藝,老師會竭盡全力,不管多遠的場地,他都願意去表演。另外老師還希望將口簧琴的表演,配合原住民歌聲以及舞蹈,做一個整體的演出,這個著實令我期待,屆時我一定會前往觀賞。
鄭老師製作的口簧琴,也開始和精品結合,跟皮件組合在一起,高貴不貴,若是喜歡老師製作的口簧琴,在台中市政府惠中樓也有販賣喔,可以前往購買。當然,對於原住民文化有興趣的朋友,也可以去找老師,跟老師好好的討教學習,在老師工作室現場聽老師演奏一段口簧琴,依山傍水,空氣清新,可是很棒的享受呢。
【老師資訊】
鄭保雄老師
電話:0910-986041
地址:台中市和平區博愛里東關路一段裡冷巷49-1號
※本文及圖片經主辦單位及作者授權轉載。
※圖文:WEnews公民記者Miyagi /台中報導